伊尚网
  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2. 整形常识
  3. 割了双眼皮眼睛磨的厉害(割完双眼皮眼睛磨的厉害是什么原因)

割了双眼皮眼睛磨的厉害(割完双眼皮眼睛磨的厉害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3-06-14 10:54:29 浏览:0 来源:爱美啦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还未结束高考,已经有不少高三学生以及家长提前预约到店咨询时间了,暑假是学生做医美的高峰期”,香港东路一家整形医院咨询顾问说。如今,从美妆护肤到医美整形,“颜值”彻底成为了一门生意,“精灵耳朵、小腿阻断术”冲上热搜,制造“容貌焦虑”者以潜移默化的审美观念“引导”着大众认知,产生了数量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的“容貌焦虑”者。那么到底是谁在“焦虑”自己?近日,记者深入整形医院、美容店、化妆品门店等地探访,从“她们”身上找答案。

某高校学生通过APP学习美妆,了解一些医美项目

“颜值”变生意,市场创新高

  “这个粉饼,绝对不卡粉,必须囤“。青岛某高校大三学生小雨(化名)躺在床上看网络主播展示各种护肤美妆用品的测评。化妆水、口红、眼影色号,哪一款产品效果如何,如何搭配,立即下单优惠价多少……手机里传出的主播讲解声音,时不时引来舍友凑身上前观看,一同观看这场直播的,还有数万网友。

  “美白产品前十名,防晒必入手,值得做的医美项目……”除了美妆直播,如今手机上各大社交平台都开设护肤美妆专栏,各种“美妆大咖”以文字或者短视频的形式分享着自己变美的秘密。甚至有微博博主把自己做医美项目的过程全公开,如何护肤,“种草”哪些化妆品成了很多女性交流的必备话题。显而易见,在大众追求美、崇尚美的年代,从美妆护肤到医美整形,“颜值”正成为一门生意。

  继开眼角、磨颧骨、瘦脸针之后,还有人对耳朵”下手“,近日,“精灵耳朵”冲上热搜。指的是更近一些网红,为了变美,开始给耳朵打针,塑形。还有骇人听闻的“小腿阻断术”,切除腿部的肌肉神经分支,以达到小腿自然萎缩,然后显瘦的目的。尽管很快有专业医生呼吁这种整容方式不能做,不仅会带来各种并发症,日常的走路跑步都会受到影响,并且这种伤害终生不可逆,可一些“爱美”的女生,依旧向险而行。

某高校学生通过APP挑选化妆品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化妆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2020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化妆品面部护理套装一项的销售额就超过110亿元。2019年,中国的医美产业年收入达270亿美元,占全球的五分之一,每年增长29%。到2023年,将达到480亿美元,“95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

  做美甲,嫁接睫毛,文半永久眉毛……已经是很多女性的“家常便饭”,特别是美甲以及嫁接睫毛,十个女的起码有一半经常做,都是办卡消费,很多的顾客都是00后了。在崂山区,经营十多年美甲工作室的老板超超告诉记者,现在很少有女性顾客选择单次消费,都是办卡消费,一年更少消费三千块钱,而且很多都是结伴而来。

  “每个月至少来一次,这个消费管控不住”。正在做美甲的张女士无奈地笑了笑,选中了自己心仪的银粉色,更后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的美甲图案完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韦文琦说,护肤美妆和医美消费由过去的“低频次”“高消费”到如今成为较为固定的“日常支出”,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社会的消费升级。记者调查发现,在这种“消费升级”背后,实则还隐藏着一种“容貌焦虑”。

曲女士的部分美容卡

焦虑蔓延,美容成“固定消费”

  容貌焦虑,是指在放大颜值作用的环境下,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曾有调查显示,18岁到35岁的女性,平均每天照镜子的时间为45分钟。每100个大学生里,就有40个做过不同程度的整容。2021年2月,一份面向全国2063名在校大学生关于“相貌”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

  “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对美的极致追求,太真实了”。曲女士在一家知名连锁美容店跟记者吐槽起自己的“容貌焦虑”,她在一家国企单位工作,工资收入中等水平,每次听到或者是见到身边人已经做了医美项目,总是“蠢蠢欲动”。在她眼中,“人工美”已经打败了“自信的女孩更美”这个说法,虽然没有做医美项目,但是为了做好个人护理,她就定期前往美容院做保养项目,芳香开背、水疗、电眼……曲女士算了一笔账,一年下来,美容院办卡的消费更少在一万五左右,占据自己个人生活费近半的支出,在她身边,至少有一半女性做了医美或者是定期在美容院消费。

  “一定要用美颜相机拍的,不然没法看啊”。小于一看男友不是用美颜相机立马慌了神,要求重新照,不只是小于,超过90%女性都会要求用美颜相机拍照。现实生活中,部分女性无法忍受脸上有痘痘、细纹、眼袋等瑕疵,只要不化妆就觉得自己很难看……人们对“美”的标准越来越高。很多人将美女标准看作是高眉毛、大眼睛、高颧骨、瘦脸。一旦被这些标准挟持,便容易陷入容貌焦虑,甚至厌恶自己,害怕社交。

  “化妆拯救颜值,整容逆天改命”,广为流传的口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为美丽买单的同时,也让人变得盲目。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超过7成的女性会将起床后的时间用在化妆上,主要年龄集中在22岁到35岁之间。近70%的职场人士每月拿出超过20%工资收入进行“颜值投入”,14%的受访人表示,每月“颜值投入”花费超过工资,他们中90后占比超60%。

  越来越多人整容成瘾,在一刀又一刀下,渐渐失去独立的自我,取而代之的是一直活在别人眼光里那个“他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每家整形医院都会有“医美依赖症”定期看诊做整形,她们每年去两到三趟,这些人不在少数。在市南区一家整形医院咨询做填充太阳穴的李女士说,她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进行过多种“医美治疗”,做完双眼皮,觉得自己的鼻子也不满意,做了鼻子会觉得自己的下巴不满意,好像永远达不到所有人眼中的“美丽”,每次做完,如果和理想的样子有出入,反而更焦虑。”李女士对此也很苦恼,家人一开始是支持她去做双眼皮的,没想到她整形上瘾,现在也经常劝她。

不少年轻女性在商场选购化妆品

谁在制造焦虑?多方是推手

  “在学校,我们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现在我觉得颜值重要,我总觉得别人不认可我的形象 “。小林是从名牌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青岛工作的,工作才满一年。

  “每种化妆技巧我都截图保存,经常翻看”。记者发现,小林的手机上有很多美妆、医美类App,小林经常预览这些APP参与一些颜值测试,这些软件通过在线AI颜值测试以及颜值鉴定师等方式收集用户信息,以专业美貌的标准来确定用户脸部的缺陷,比如眼睛不够大,抬头纹太深……各种测评意见会让用户陷入对容貌的焦虑,以此商家顺势推出相应的改善方案,提供一个效果图对比。“我经常通过美妆博主下单化妆品,他们测评的单品我都会入手。”小林随后展示自己的购物页面。据小林介绍,特别是提出“无效化妆”的概念后,她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化妆了。记者研究发现,首先平台和博主们会抛出所谓“无效化妆”的概念,意在告诉普通用户:你的化妆手法不对,你化得不美。使用这样的话术,瓦解用户们自己心中对“美”的感受和定义,让人们交出自己的审美观,放弃独立审美的话语权。通过踩一捧一,这些话语权收归美妆博主,他们接着抛出了“有效化妆”的概念:跟着我学化妆,我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美”,并往往在视频中附上美妆产品的链接,等待着焦虑的消费者们“下单上钩”。

  化妆是很多人的日常选择,素面朝天也是另一些人的选择,人们希望获得“化妆自由”。“消费者只想买一瓶面霜,我能做到的就是让她买上一套”,小楠(化名)是市南区某商场高端化妆品专柜导购,小楠每次给顾客介绍选定单品后,她还会根据顾客皮肤特点以及护肤需求推荐其他套系产品,少则2款,多则4款。广告语从“你本来就很美”变成了“你还可以更美”后,很多化妆品公司和医美机构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不断强化消费者的观念来制造需求,电梯间、公交车站、朋友圈推广……无形中向消费者传递了一种观念:美是有标准的,不符合标准的美需要通过改造变得合乎标准。说到改造,便是借助于美妆护肤以及医美整形。美妆博主们的话术背后,它试图建立起统一的审美标准,让人们对美的感知局限在狭隘的定义之中。不符合这个定义的面孔,就被迫陷入了容貌焦虑之中。与此同时,大众传播媒介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这种观念。很多网友参与到讨论中,无论是网红还是明星,对他人身高、体重、容貌进行肆无忌惮的评论,不断地制造出一种“容貌焦虑“的氛围。

某高校学生通过APP学习美妆,了解一些医美项目

  换句话说,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产生的容貌焦虑,被消费主义主导的商业文化挪用了。“很多人不仅做过一项整形,基本上都会在两到三种,特别是一开始只是割个双眼皮,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常客”。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整形咨询师跟记者分析,自己曾在三家医疗整形机构做过咨询,每家机构都有不同的销售策略,但都是准确抓住了消费者心理。常规的咨询,一般先是从线上咨询,比如,有顾客从网页上搜索双眼皮,会立即跳出多家整形医院的界面。想要点开查看内容,但都不是系统的文字介绍,会随机出现一个咨询对话页面,线上咨询师以沟通方便为由会建议顾客添加微信,发送面部照片以及眼睛特写照片过去。当顾客将照片发送后,咨询师跟其交流该顾客的脸型特点、瞳距、内眼睑、眼部脂肪多少等,然后提出到店面谈,80%的顾客会直接约定好到店时间。引流到店之后,线上咨询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不再露面,店内的整形顾问会根据顾客的面部特点,顾客想法等,借助一些成功案例等为顾客讲解术后效果。比如双眼皮也分很多种,如韩式双眼皮、埋线法、微创双眼皮等,通过不同的效果以及价位,根据顾客眼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更后完成签单。通常来讲,双眼皮属于医美项目中更基础,风险更低的项目,所以通常顾客做完,度过恢复期后,有的顾客就会自己再咨询其他医美项目,也有整形咨询会做电话回访。

  青岛市的整形美容机构确实较多,各类广告投放让人应接不暇,但事实上各种医美纠纷频发,“下巴变形闹进派出所、微整导致眼睛睁不开、割双眼皮成了三眼皮……“医美消费者维权事件不断上演,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机构必须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等。可见,看似简单的微整形其实风险极大。因此,微整形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青岛市卫计委2017年3月发布“发证医疗机构医疗美容项目备案公示”中,明确青岛共有12家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还界定了所有机构可实施的医疗美容手术项目等级。

年轻女性在商场选购化妆品

整容者年轻化,背后无奈多

  “有很多中国女孩整容,重点是她们都很年轻,在美国更流行的是隆胸。“在青岛某高校担任外教的Kim说,她从美国来中国很多年了,看到不少大学生做了双眼皮手术,一开始显得有些吃惊,后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2020年,中国61%的医美顾客年龄在16到25岁之间,90%的顾客不到35岁,其中85%是女性。而在美国,81%的顾客在30岁以上,近四分之一超过55岁。就年龄问题,记者特意咨询了岛城三家医美整形机构,有两家表示达到16周岁,有家长陪同签字便可以做医美项目,另外一家表示15岁以上家长陪同签字便可以。“我是计划做完双眼皮,暑假的时间用来恢复,这样到了大学新环境里,就感觉是崭新的自己了,谁也不认识之前那个我”。17岁的乐乐(化名)告诉记者,自己从高二之后,发觉自己开始自卑,总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大,就梦想通过整形改变自己,一开始父母是不同意的,为了让他们放心自己的学习,乐乐更后用成绩作为交换。

  “学习播音主持专业,毕竟将来会出镜,孩子想做个双眼皮手术还是可以理解的,这类学生家长都会陪着孩子找正规医美整形机构,能够安全放心一些“。青岛某高考艺术培训的专业课杜老师告诉记者,这两年在他们机构上课的学生,通过艺术考试拿到专业合格证之后,便会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咨询做双眼皮、垫鼻梁等医美项目。

  “我跟孩子爸爸一直很认可孩子,但孩子不会被周围人无条件地认可,所以就会产生需要提升自己相貌的想法。”其实孩子还不到18岁,但已经同意暑假陪孩子做双眼皮手术的顾女士,道出自己的无奈。顾女士的担心在于,孩子年纪很小就做医美的话,会忘掉自己原来的外貌,不喜欢父母赋予的面容身材,也就是一种变相的排斥。

  “有人18岁就做了双眼皮手术,水光针、热玛吉,各种医美项目全通,但我觉得敷个面膜,图个护肤精华就够了,太多保养反倒是伤害皮肤。”26岁的上班族张女士告诉记者,到了30岁再保养就晚了,所以早早就用护肤品抗衰老保养,在她眼中,放平心态,女性追求美的权力不应该被剥夺,还是应该看自己怎么个追求法。

定义自我,勿让美成负担

  “假货假仪器满天飞,医生培训三五天就能上岗,无执照营业非法做全麻项目,虚假宣传资质造假,变美就只有一次机会?”这是一位博主揭秘医美行业的视频解析内容,指出面对鱼龙混杂的医美行业市场,部分年轻女性为了节省成本,选择小工作室类型的医美机构,“学徒整形医生”上手操刀,一旦出现整形失败案例,特别是面容整形失败,将造成难以磨灭的身心影响,是金钱无法弥补的。

  “如果整容都往同一个方向整,岂不是整出很多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美女吗?“赵女士已经快70岁了,经常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尽管思想很开放,但是依旧接受不了年轻人过度追求美的行为。从心理学上来讲,我们大多数人在形成审美观的过程中,四处走动,看到许多人的面孔,会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平均的标准,所以我们更喜欢看到平均的相貌,甚至说,相处不累才是美。

  “我30岁,经济独立,是别人眼中的‘黄金剩女’,即使身边人劝我去做双眼皮,五六年过去了,我一直无动于衷,别人跟我结婚会是因为大双眼皮吗?如果是这样,那谈恋爱的价值太低了”。苗苗(化名)说经常有亲人朋友给她介绍相亲对象,见面前总要发照片,一开始她也质疑自己的容貌,后来发现外貌是相处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性格以及生活习惯等,这也是很多单身青年的想法。

  他人的眼光,自我的比较,审美趋势的影响……让我们在内心对自己立起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标尺,很多年轻女性似乎在永无止境地追求着不可能达到的“完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总觉得自己身上的缺点是非常致命的。试着把男性的目光、博主们的话术、他人的评价放在一边,由自己去定义属于自己的“美”。而这,也适用于每一种性别、每一个人。对于每个个体来说,美都可以是私人化的。

  “难在很多人不敢给自己下定义,人工美是很难胜一个人的修养,说实话,我妻子的外在并不是人群中更亮眼的,但是她一直都有阅读习惯,这是后天修饰不来的气质美。在专柜为妻子挑选生日礼物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年龄也是一种美丽,因为“岁月不败美人”。由此看来,我们只有在各路商家齐头并进,让“美”变得更加单调和狭隘的情况下,学会勇敢定义自我,接受自己,不让根植于内心的自卑心态作祟,广纳别人,才能缓解容貌焦虑。如果焦虑已经严重影响社交生活,甚至出现过度整容倾向,则需要寻求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活在审美标准里的女孩,没有一个是快乐的。美是很广阔的,不管是所谓大众审美还是小众审美,自己觉得舒适健康就够了。不需要把自己严丝合缝塞进别人制造的模具里,也不需要把那些病态营销当真;人可以衰老,人可以穿XXL码,人可以小麦皮肤,人可以有小肚子,人可以怎么舒服怎么活着,想要改变也是因为自己的追求,不是为了他人。

年轻女性在商场选购化妆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