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7 05:43:48 浏览:0 来源:创始人
1、O型腿矫正的方法及后期效果如何。
2、10:07分享。
3、检查一下自己的腿型是什么形状的呢。
4、O型腿也称膝内翻,要如何改善这种O型腿的腿型呢。
5、我们一起来试试以下几种改善方式吧。
6、一般也称为0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
7、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
8、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O型腿了。
9、两脚开立,双手扶膝关节外侧,体前屈,屈膝半蹲,双手用力向内侧推压膝部,两膝尽量内扣,然后慢慢还原,10~15次。
10、坐立,两腿屈膝左右分开,然后两腿用力向内夹,两个膝关节尽量靠近,两手按住膝部轻轻下压,至很大限度,停止2~3秒再还原。
11、要求膝关节用力,动作缓慢进行。
12、用绳子将膝部绑紧(松紧度要适当),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关节处,上体前屈,连续做屈膝下蹲25一30次。
1、上述过程是属于正常生理性之钟摆现象。
2、一般若过了其正常发展年龄后还存有O型腿或X型腿,如O型腿在3岁以上还出现、X型腿在7岁以上还存在,就需要由专业医疗人员来评估检测,看是否有其他问题影响了其钟摆发育。
3、另外缺乏维生素D或佝偻病也会造成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
4、俗称“O型腿”、“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
5、膝内翻的定义很容易因为看到病变形态而混淆:膝内翻的定义并不是以内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的,而是以小腿胫骨的翻转方向命名的。
6、其膝关节成角是指向外侧的,因此经常会被误称为膝外翻。
7、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判断膝内翻的轻重程度。
1、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2、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3、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膝内翻"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4、◆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的属Ⅰ度。
5、◆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的属Ⅱ度。
6、◆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的属Ⅳ度。
7、缺钙和遗传是膝内翻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
8、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
9、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
1、当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情况下,内侧副韧带偏大的力量就会牵拉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形成膝内翻。
2、膝内翻的人,平时站立和走路时,都是腿外侧肌肉用力,内侧用不上力。
3、因此腿部肌肉发育不匀称,往往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
4、形成的腿部肌肉轮廓线就是弯曲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骨头弯曲了。
5、由于腿内侧肌肉少,会导致双腿间的缝隙别大。
6、外侧肌肉多,就显得胯宽,下肢臃肿、腿短,上下不协调。
7、普遍认为膝内翻都是骨头弯了,是一种误解。
8、正常的膝关节,压力是平均分布在关节面上的。
9、而O型腿的人,由于膝关节内翻,身体重量就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关节面上。
10、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力,会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胫骨平台塌陷,继发骨性关节炎。
11、到年龄大了,就容易出现关节痛,影响到正常的行走活动。
1、除了小孩子生理性的膝内翻(O型腿),其他膝内翻都建议治疗。
2、膝内翻的康复矫正方法包括:手术矫正疗法和非手术矫正疗法等。
3、手术矫正疗法,适应于膝内翻程度非常重。
4、手术的好处是被动治疗,矫正立竿见影。
5、缺陷是需要截骨,副作用大,痛苦和风险大。
6、儿童常用的手术矫正方法有:。
7、折骨法:只适用于5岁以下的膝内翻患儿,在双侧小腿弯曲更明显的部位,用力将胫腓骨折断,然后用石膏固定,一般固定1.5—2个月时间,即可愈合。
8、手术矫正法:适用于4岁以上的膝内翻,程度较重的患儿,一般采用楔形截骨的方法矫正,截骨部位选在畸形更明显处。
9、非手术矫正方法,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
10、从而使胫骨外旋,达到矫正目标。
1、非手术矫正方法,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缺陷则是主动治疗,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
2、没有恒心就达不到矫正目的。
3、儿童常用的非手术矫正方法有:。
4、手法矫正:适用于年龄较小,内外翻程度非常轻,佝偻病仍未痊愈的患儿。
5、将患肢上下端固定,于畸形更明显处,用手法轻轻施压20—30次,压力要适度,禁忌暴力,每日3—4次,连续进行,不可间断。
6、支具治疗:采用支具的三点矫正理论进行治疗,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定制专用矫形支具,夜间坚持佩戴。
7、注意需专门支具制作师制作,但是因为制作师的水平差异,导致支具的质量和效果差别也较大。
8、且支具佩戴时,双腿需持续保持紧绷状态,无法蜷曲和运动,所以患儿的依从性较差。
9、矫正鞋+矫正鞋垫治疗:鞋底的内侧和外侧存在坡度差,使力线至膝关节处可以分解为向内或向外的生长力,以改变走路时负重力线,使畸形逐渐矫正。
1、罗圈腿是人们对双腿呈O型或近似O型的一种戏称。
2、罗圈腿是一种不正常的骨骼发育畸型造成的,医学上又称为膝内翻。
3、外八字腿又称“X型腿”,医学上称之为膝外翻,是常见的腿部畸形之一。
4、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外观很容易辨别,两脚并拢后两腿之间呈现O形空隙,症状越明显,两腿之间呈现空隙越大。
5、如果得了这种下肢畸形,在孩子长大后,不仅失去了体型美,行走不利,有时还会影响参军、工作等等。
6、形成罗圈腿一般有两种原因:佝偻病和不良生活习惯。
7、因此要预防罗圈腿,从幼儿时就应注意预防佝偻病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8、幼儿时患佝偻病,形形色色的佝偻病骨骼变形。
9、小儿佝偻病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
10、缺乏维生素D一方面是小肠吸收钙磷不足和肾脏排出钙磷增加,造成体内钙磷不足。
1、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判断罗圈腿的轻重程度。
2、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罗圈腿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3、常态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4、主动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5、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的属Ⅰ度。
6、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的属Ⅱ度。
7、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的属Ⅳ度。
8、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运动。
9、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
10、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11、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
12、年龄较大和畸形严重的病例,常需矫形外科治疗,满意的矫形效果有赖于术前的精心设计手术方案。
1、由于罗圈腿的人,大小腿都是骨骼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导致下肢外轮廓线更加外移。
2、罗圈腿的人,由于小腿膝关节下面向外突起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小腿很短。
3、罗圈腿的人,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
4、罗圈腿的人,由于身体重量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难看。
5、腿部的畸形不仅仅影响体型与健美,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
6、对人们体型的危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7、由于罗圈腿破坏了膝关节正常力的分布,使关节一侧所受的生物应力增大,对侧相对减少。
8、还会引起膝关节行走时疼痛,关节活动也受影响,进而易导致骨性膝关节炎。
9、罗圈腿的人,由于身体重量集中于膝关节的内侧,承重线内移。
1、这就使得在行走和站立时,大小腿都是外侧肌肉用力多,而内侧肌肉无法用上力。
2、结果造成腿部外侧肌肉发达,而内侧肌肉菲薄。
3、于是双腿中间的缝隙更大。
4、而双腿外侧轮廓线更进一步外移,下肢显得更加臃肿。
5、正常的膝关节,压力是平均分布在关节面上的。
6、而罗圈腿的人,由于膝关节内翻,身体重量就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关节面上。
7、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力,会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胫骨平台塌陷,继发骨性关节炎。
8、到年龄大了后,就容易出现关节痛,影响到正常的行走活动。
9、孩子如为轻度的“O形腿”,爸妈其实不用太过忧虑。
10、在孩子长大后或者是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时,这种症状基本上会有所改善。
11、外八字行走时,腿在向侧边用力,给膝关节一个外推的力。
12、这样每走一步,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就受到一次牵拉和冲击,长期下去,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就会松弛,膝关节的外侧稳定结构不稳,膝关节就会向内旋,形成O型腿了。
相关阅读上一篇:一岁八个月儿童o型腿怎么矫正
下一篇: 18个月孩子o型腿矫正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