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8 14:06:27 浏览:0 来源:创始人
1、现在骨盆修复/调整的东西很火,通常是针对产后的妈妈,或是爱美的女性,收费还挺高的。
2、骨盆的问题,更常见的一个就是骨盆前倾。
3、就是自然放松地站,上身很明显地落在下身前,伴有腰部一个大C的曲线,类似图左的样子,图右应是摆拍不像骨盆前倾。
4、在流行的洗脑文中,骨盆前倾被描述成有几大危害:。
5、小腹突出、臀部下垂、身高变矮。
6、腰酸背痛、颈肩酸痛。
7、造成O型腿/X型腿。
8、使人慢性疲劳、畏寒等。
9、通常多数女性,尤其产后妈妈都有上述问题,便认为应该纠正骨盆前倾。
10、这只不过是一种“骨盆中心论”,并无证据证明骨盆前倾导致了这些问题。
11、过程推导的逻辑无论多么严密,也仅是猜测。
12、合理的认识应该是,骨盆前倾同样只是一个现象。
13、所谓牵一发动全身,将骨盆捧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以纠正骨盆为中心是有问题的。
1、调整骨盆前倾,市面上主要有两种方式:。
2、徒手整复:用手法将骨盆的位置调整到理想的解剖位置,立马见效。
3、是教科书般的正确,但不考虑骨盆与整体的和谐。
4、通常很快会恢复原状,要么产生不可预知的其它问题。
5、更为流行的理论将骨盆前倾的原因归为某些肌肉的薄弱与紧张(如图),以此进行强化训练或者拉伸。
6、通常这种训练既无效,又有害。
7、因为人体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8、一般看到的骨盆结构如下图,上方是脊柱,下方是股骨,骨骼与骨骼之间紧密相连。
9、现在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当骨盆前倾的时候,股骨与脊柱又是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10、是股骨撬动骨盆,还是脊柱拉着骨盆,或是骨盆控制股骨与脊柱呢。
11、还是它们仨一起搞的事情。
12、骨头不能自己维持位置,如果没有筋膜,整个骨架都会垮掉。
1、全身所有骨头上面都覆盖着一层薄薄而又具有弹性的筋膜,紧密连在一起。
2、就是图中半透明的那层膜。
3、同样被一层层的筋膜包裹着。
4、所以你吃真肉的时候,感觉有嚼劲,还得顺着纹路来咬才撕得开。
5、虽然也有肉,但其实筋膜已经被搅碎了,一点嚼劲都没有。
6、如果没有筋膜的话,肌肉就是“一坨扶不上壁的烂泥”,再大块也使不出力。
7、骨头和肌肉都需要依靠筋膜来维持形状、结构和行使运动功能。
8、筋膜才是大哥,它用自身拥有的张力/弹力,将骨盆维持在某个位置,肌肉和骨头都是小弟。
9、当你意图通过手法或锻炼拉伸肌肉矫正骨盆位置时,其实完全弄错了方向。
10、而筋膜并不能被瞬时地改变,通常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产生明显改变,伸长或者缩短。
11、缓慢的发展进程,也让人很难发现它的改变。
1、坐久之后身体发出“咔咔”响声,觉得人压抑难受,就是筋膜在缩短的信号。
2、如果长期忽视这种信号,筋膜就会缩短,甚至产生粘连、硬结疙瘩。
3、同时气血循环(我喜欢用气血统称西方的血液、淋巴及其它体液循环,表达更简洁清晰)也会被缩短、粘连的筋膜所拖累,因而导致局部气血不足,产生上述的几大危害。
4、我们体内的内脏器官同样是靠筋膜与脊柱、骨盆等骨骼结构相连,才能在一个中空结构里维持稳定的位置,而且还能不受限制地跳动或蠕动。
5、如果骨盆有前倾,那么意味着与之相连的脏器同样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各种症状。
6、反之也成立,脏器出现问题会使骨盆受牵连。
7、这才是一个整体的骨盆视角。
8、是身体不得已自动调整后所形成的代偿位置,可说是目前为止更好的安排。
1、直到代偿也没办法,它才会出现症状。
2、但暴力调整的话,就会破坏这个代偿机制,更终演变成失代偿。
3、不应该着眼于矫正骨盆前倾,而要找到骨盆前倾背后形成的原因。
4、直接的根源当然是筋膜的缩短、紧张甚至粘连,而背后的行为根源则是久坐不动(更重要)、长期大量错误的肌肉训练(如流行审美催生的臀肌、腹肌训练)、心态情绪(如压抑焦虑)、饮食(如嗜食生冷、不吃主食)等等。
5、矫正骨盆前倾的方法,就变成了恢复筋膜的健康,拉伸它,令它柔软而有弹性。
6、瑜伽有个动作,叫猫式伸展,功能介绍是锻炼脊柱灵活性,按说也能矫正骨盆前倾。
7、但是此动作比较难,大多数人都没办法做到灵活弯曲脊柱,而且骨盆再有一个歪斜、旋转就不行了,所以pass掉。
8、其实矫正骨盆前倾的关键在一个地方,尾椎骨这里,就是腰窝下方的位置。
1、只要你能做到把腰窝弄平,骨盆就自然不前倾了。
2、当然这不容易做到,需要练习。
3、传统健身/武术中的基本功,站桩恰好能练到。
4、因为站桩要求屈膝下坐,即臀部要向后、向下沉。
5、要求松腰松腹,即腰腹肌肉都不能用力。
6、要求含胸拔背、虚灵顶劲,即头顶要向上拔拉脊柱。
7、这不恰好就是在骨盆的上下两端同时对拉,刚好扯平了。
8、史上更好的矫正骨盆前倾的方法就这样诞生了。
9、有几个要点讲一下:。
10、两脚并拢,可以分开至与肩同宽(脚掌要平行),膝盖稍稍微曲。
11、整体姿势可参照下图,不求完美标准,自行体会。
12、重点是臀部下坐,注意微调臀部和膝盖位置,令身体重量主要压在脚后跟上,而膝盖不受力。
13、也要保持全身上下无一处刻意用力。
14、刚开始不容易做到,需要反复体会、调整,才能掌握窍门。
1、25:07我要投诉病情分析:。
2、稍微改变一下站立姿态,便可运用腿部肌肉不同的部位,这是下蹲运动的更大特点.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
3、双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张开15—20厘米,脚尖略微向外,吸气时两膝靠拢慢慢下蹲,尽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紧绷.呼气时慢慢打开双膝,伸直站立,重复10次.。
4、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
5、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6、请选择投诉理由涉嫌广告宣传色情暴力反动内容买卖器官无意义提问重复提问非医学类咨询违背伦理道德其他投诉理由。
1、答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
2、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
3、膝内翻的定义很容易因为看到病变形态想当然而混淆:膝内翻的定义并不是以内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的,而是以小腿胫骨的翻转方向命名的。
4、O型腿形成的更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三类:1、发育性因素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
5、失衡性因素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
6、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O型腿。
7、O型腿的人,平时站立和走路时,都是腿外侧肌肉用力,内侧用不上力。
1、因此腿部肌肉发育不匀称,往往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
2、形成的腿部肌肉轮廓线就是弯曲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骨头弯曲了。
3、其实并不全部是骨头弯了,只有少数是真正骨头弯了。
4、如果想判断骨头是否弯了,更直接的方法是拍X线正位片。
5、部分失衡性O型腿由于同时伴随髋关节的外展移位,会导致双腿间的缝隙别大。
6、O型腿的矫正方法包括:手术、仪器、、锻炼、矫正鞋垫等。
7、手术适应于O型腿程度非常重,或者已经并发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的患者。
8、手术的好处是被动治疗,矫正立竿见影,不需要恒心和坚持。
9、缺陷是手术技法不同,大多需要截骨,痛苦和风险大,费用高。
10、尽量的通过保守物理治疗,如锻炼和坚持使用矫正垫,来矫正行走姿态和足部受力。
11、之前在网上看做过一次关于O型腿矫正垫的项目调查,反馈到的信息是淘宝一家叫:健康足行千里的店铺做的挺好的。
1、关于足部矫正产品也挺齐全,可去咨询一下。
2、答病情分析:简易运动矫正“O”型腿1.弓步侧压腿,一腿压30次,交替各进行2次。
3、肩负中等重量的杠铃,两腿分开约同肩宽,慢慢下蹲至全蹲(膝角小于90度),然后快速夹腿直立,1组做8~10次,共做4~6组。
4、两脚及两腿并拢,俯身站立,双手扶膝,做往里推夹的动作(两腿不要分开),接着做下蹲与起立动作1次,再做向左与向右转动膝盖的练习1次,如此反复,每15次为1组,共做3组。
5、两腿做外摆和内夹练习,每15次为1组,共做4组。
6、两腿夹书本,坐在椅子上,两腿伸直、夹紧,在踝关节上部(小腿下部)夹一本厚薄适宜的书,坚持在数分钟内不让书本落下。
7、练习时可在膝关节下部扎一根绳子,效果更好。
相关阅读